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工业气体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要素,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石油等传统行业。而其细分领域电子特种气体(以下简称“电子特气”),在半导体、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誉为精密制造的“高端血液”。
在这一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湖北和远气体(00297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远气体”),正以创新为驱动,开启从传统工业气体向电子特气及硅基功能性新材料高端气体升级之路,构建综合型业务发展新格局。
和远气体如何在高端化升级新征程上稳步前行?又如何创新布局循环产业园,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走进和远气体,实探公司“绿色”“智能”的循环产业基地。
向高技术领域进军
踏入和远气体的信息化中心,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智能调度屏幕,车间里的设备运转数据随时间跳跃,运输车辆的位置在电子地图上缓缓移动,终端客户的用气状态以数据流的形式静静闪烁。
这块屏幕如同一位24小时不眠的“智慧管家”,将从生产源头到客户终端的全流程牢牢“攥”在掌心,织就一张闭环的在线管理网络。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暗藏精准的调度逻辑,每一次状态的更新都连着安全的红线,洁净的气体在看不见的数字脉络里高效奔涌,稳稳当当地抵达需求终端。数据显示,和远气体目前年销售瓶装气500余万瓶、液态气体近100万吨,管道供气规模达6亿立方米,运营400余个现场供气项目,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我同气体行业结缘于1999年,当时宜昌修三峡工程,需要用大量气体,我便到三峡大坝开始了气体的个体经营,2003年带领团队成立了宜昌亚太气体有限公司,这正是和远气体的前身。”和远气体董事长杨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经过多年深耕,和远气体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气体公司,并于2020年1月13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上市后,公司管理团队敏锐捕捉到市场新机遇。随着国内半导体、光伏、液晶显示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崛起,电子特气作为工业气体中的高端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急剧增长。然而,国内电子特气市场长期以来被外资气体公司把控。面对这一形势,杨涛果断决策,在巩固传统工业气体、尾气回收业务的基础上,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向电子特气等高技术领域进军。
“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对电子特气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瓶颈进行重点攻关,目标就是要将公司打造成能与国外气体公司同台竞技的专业化、创新型、综合型气体公司,为中国半导体等新兴工业的崛起提供保障和配套。”杨涛表示。
依托气体合成、分离、深冷、提纯等核心技术,公司构建“人才+资金+平台”创新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引进电子特种气体、电子材料等多领域技术专家及专业工程师,组建近20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
平台创新方面,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创新方面,公司投入1.5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研发检测中心,开展电子特气及硅基新材料领域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大幅提升研发创新和检测能力。
“这些技术积累助力公司成功进军电子特气及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杨涛说,“自2020年起,公司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形成了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大宗气体等六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近年来,在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驱动下,电子特气等相关气体品种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QYR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我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由175亿元增长至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96%。预计到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08亿元,进一步印证了特种气体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电子特气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应用前景。
在“绿色”“智能”“循环”发展理念指引下,和远气体打造的循环产业园展现出强劲活力。同时,公司以规模化扩产为抓手,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朝着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子特气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和远气体董事会秘书李吉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投建的宜昌、潜江两大电子特气与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不仅具备资源化、规模化、集中化的显著优势,更承载着公司向循环产业升级、打造‘产业新高地’的雄心壮志。”
步入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一座极具现代感的智能工厂屹立眼前。在产业园生产控制中心的巨大监控屏上,产业园建设全貌一览无余。目前,该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在这里,所有装置的生产运行均由控制中心精准调控。
透过监控屏幕,记者清晰地看到,8万吨三氯氢硅生产装置、5000吨硅烷装置正有条不紊地试生产。“依托宜昌高新区白洋化工园丰富的硅、氢、氯等资源优势,公司采用先进的工艺,让硅粉与园区富余的盐酸发生奇妙‘化学反应’,合成一系列硅基电子特气和硅基新材料。同时,还巧妙利用园区磷化工伴生的氟资源生产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氟基电子特气。”和远气体首席专家江罗向记者介绍。
未来,这里规划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级硅烷产能,配套建设硅烷存储罐区和充装区,具备3万吨乙炔产能以及8万立方米/小时氮气供应能力,通过管道供气管网,为周边企业稳定供应管道氮气、硅烷、乙炔,助力宜昌打造全球一流硅碳负极产业园。
而在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处处彰显着现代化工业的磅礴气势:40000立方米/小时的高纯氢提纯车间内,设备精密运转,20组氢气管束车充装车间整齐排列,100余台氢气管束车“严阵以待”。不远处,2万吨的高纯氨精馏塔巍然耸立,一辆辆满载高纯氨的车辆正准备奔赴各地。尾气回收高纯一氧化碳、高纯甲烷车间,标气车间,以及高纯氯气、高纯氯化氢、电子级羰基硫工厂里,设备高速运转,将各种气体“变废为宝”。
“依托潜江经济开发区泽口工业园丰富的氨、氯、氢等资源,公司构建起高纯氢气、工业氨合成及超纯氨纯化的一体化产业链生产体系。”李吉鹏表示,当前,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生产的一系列电子特气,能充分满足半导体、显示面板、LED、光伏等行业的需求。
“我们不仅在生产气体,更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态。随着电子特气市场的蓬勃发展与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远气体正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气体公司的目标稳步迈进。”杨涛说。
炒股平台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